图为道砟生产线。 魏启睿 摄
道砟是用来铺铁路路基的粗砂砾或碎石,能够减低列车经过时所带来的振动及噪音。白皎采石场是目前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唯一的特级道砟供应基地。
“一颗道砟是否合格,要看它的尺寸、耐久性、形状以及级配。”孙庆良说,目前正是成自宜高铁道砟供应的关键期,生产过程中,爆破、运输、碎石、清洗等各个工序都密切联系着,安全卡控很重要。“特别是在爆破时,我们要派人在矿山周边各个路口严控死守,以防路人误入。”
图为采石工在施工生产现场。 魏启睿 摄57岁的陈礼金在10名采石工中年龄最大,他常常放弃节假日休假回家的机会,今年春节同样坚守在采石场。
“采石场的工作性质比较乏味,山上的生活也比较枯燥,待久了容易让人心理发生变化,我年龄最大,必须要长期坚守在这里!”陈礼金说,每年春运期间自己最期待的就是亲自下厨,炒出一桌子拿手好菜,让这个“小家”共享团圆。
大山中的白皎采石场。 魏启睿 摄据介绍,白皎采石场每年要为铁路行业提供20余万吨道砟,除了完成沪昆、成贵等高铁及内六、成渝、渝怀等普速线路的道砟供给任务,还完成了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环氧树脂特级道砟等多个重点工程项目的供砟任务。目前,白皎采石场蓄势待发,正源源不断为成自宜高铁提供特级道砟。(完)
意大利人萨拉:从“中国迷”到“中意你”****** (新春见闻)意大利人萨拉:从“中国迷”到“中意你” 中新社昆明2月3日电 题:意大利人萨拉:从“中国迷”到“中意你” 作者 罗婕 在中国生活了13年的萨拉(Zago Sara),近日回到家乡意大利戈里齐亚与家人团聚。春节过后,她和阔别许久的朋友们到中餐馆聚会,向他们介绍“中意你”的新伙伴和他们在中国的故事。 两年前,萨拉与中国好友王心怡在云南昆明发起“中意你|Kunming-Italia”主题分享活动,成为新冠疫情期间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新窗口。 来中国前,萨拉已是一个“中国迷”。大学时,她开始学习中文,并爱上中国历史文化。2010年,她通过交换学习的机会来到中国,并决定留在昆明一家企业谋求发展。 “这里四通八达,自然环境优越,和我的家乡十分相似。”享受着“春城”生活,萨拉笑说,“云南是我想住一辈子的地方”。 如今,萨拉从事意中两国间的跨境贸易,成为中国意大利商会成员。她将自己的事业比作一座桥梁,“让两国企业了解彼此市场,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中意同为文明古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将手工艺视为国粹。萨拉对传统手工艺情有独钟,2018年,她决定在中国创业,推动意大利手工艺品进入中国市场。 “云南的古老手工艺也带给我巨大惊喜。”行走云南多年,萨拉收集大理扎染、丽江银胎掐丝珐琅器等一众极具民族特色的非遗工艺品,计划作为展品向意大利手工艺展会推介。“但当时受疫情影响,计划只得搁置。” 2021年,王心怡从意大利回到中国。王心怡是一名策展人,在意大利学习生活11年,从事两国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推广。萨拉说,“我们看法一致,疫情能阻碍人员往来,但不能阻挡人文交流。”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共同发起“中意你”活动,吸引对中意两国文化感兴趣的多国友人,一同感受文化碰撞,加深彼此了解,打破刻板印象。 “看见差异是相互理解的开始。”一次“中意你”的电影文化主题交流让王心怡印象深刻,“看完中国新派武侠的传承之作和充满‘意国风情’的经典影片,大家从美学呈现聊到电影所表现的价值观,对两国文化的认知更进一步”。 王心怡表示,“中意你”创办两年来,以电影文化、女性力量、饮食文化、旅游记忆等话题举办十余场活动,吸引数百位中意文化爱好者。 回到意大利后,萨拉萌生新想法——将“中意你”落地意大利。“我想重启计划,推广云南工艺品到意大利。相信不管是商品贸易还是人文交流,都将迎来新机遇。”萨拉说。 春节期间,意大利罗马、米兰、威尼斯等多个城市举办庆祝活动,盛大而热闹的场景让萨拉感受到,当地人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和热情,“可以期待‘中意你’的种子在意大利萌发新芽”。(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