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四号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 提前为“神十四”乘组送去物资******
中新社北京5月10日电 (马帅莎)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5月10日8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
5月10日1时56分,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2时23分,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工作,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装载了神舟十四号3名航天员6个月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和样品材料、备品备件及部分载荷等物资,交会对接完成后,将转入组合体飞行段。
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也是空间站建造决战决胜之年。本次任务是今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型火箭6次发射任务的首次发射,后续,还将执行5次宇航发射任务,把2艘载人飞船、2个空间站实验舱、1艘货运飞船送入太空,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完)
何宝宏:从学习到创造,生成式AI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2年AI绘画和ChatGTP的重要性不亚于2016年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冠军的价值,这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内容科技的革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近日举行的“风向Talks 2023”思享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围绕技术转型、信息革命、数据资产、Web3、信任科技、元宇宙、技术周期律、经济学2.0、AI、数字原生等热门领域进行了分享。 何宝宏表示,生成式AI在2022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人工智能开始从学习走向创造。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内容创作的方式不断发生变革,经历了从PGC(专业生产内容)到UGC(用户生产内容),再到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的发展历程。到了人工智能时代,可实现AIGC(人工智能创作内容) ,未来可能发展到P-AIGC(专业人员指导下的AIGC)。 AIGC背后是一个大的模型,何宝宏介绍,过去五年,由于大模型的参数指数级增长带来了大模型“智力”的指数级增长。2020年,机器基本只能完成文本生成,目前可以进行图像生成,未来能实现视频生成。2016年,机器视觉可以从图片中识别文字;2022年,机器实现了AI绘画,可以通过文字生成图像。 不仅如此,人工智能的进步还体现在科学方面,目前正在兴起的AI编程的软件2.0,可以实现以代码为中心到以数据为中心的编程思维,即程序员只需要设定超级参数,普通参数将通过数据训练实现。生命科学方面,2021年AI发现了蛋白质结构,2022年AI生成了蛋白质结构,由此AIGC入选了《Science》2022年度科学十大突破。 在谈到在2022年同样大火的“元宇宙”时,何宝宏表示,每隔7年左右,都会有名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出现,每次还都不一样。目前,互联网发展正面临以元宇宙为代表的信息互联网以及以Web3.0为代表的价值互联网的“新岔道”。 不过,在他看来,现阶段,元宇宙依然是各种要素的“大杂烩”,还没有找到最佳实践。基于VR的元宇宙在未来3-5年内依然会是小众市场,实现“生态化反”还需要更多时间。 “VR现阶段的体验并不像数字孪生,而更像是‘数字植物人’,除了有视觉和听觉体验之外,还缺少嗅觉、味觉和触觉的感受。未来,仍需积极探索,将生产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何宝宏说。(宋雅娟)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